先父早年參加抗日戰爭任我國空軍。自我有記憶,是在民國50年之後,因為空軍的工作偏重技術,而當年教育並不普及,所以部隊中皆以「適才適所」,訓練學徒方式培養技術人力。學識好一點的人,提供「專修班」進修機會,修業期滿授予「軍官職」;機會差一點的就任「士官班長」到屆齡退伍。學徒工作是辛苦的,卻培養出好多人才,那時他們的生活艱苦,所以創意作品多圍繞在生活圈內。儘管「眷村文化館」有展示,但是各家都有他自家的獨創傢伙,在此僅展示先父留下的一小部分懷念家用品……
此盆不知它的製作者,只聽說它的來源,是擷取自某一型報廢飛機的副油箱,材質結實、耐用又不生鏽,我家叫它「白鋼盆」。我記得主要的功用是過年前醃製臘肉、香腸,拿它來浸泡之用。
鋁製蒸籠,聽先父說,它的製作者是葉才樑先生,我認識葉伯伯,是原住在空軍13寮眷村的鄰居。材質是飛機使用的鋁材,在50年代,它可是最高級的「蒸籠」,有錢也買不到哦!
老爸敘述說:
這一支「躺椅」,製作者是住在空軍13寮眷村的鄰居李子才伯伯,木質材料是美軍美援物資的棧板,由先父提供。一共做了3把,一把李伯伯當作工資留用,一把送給當時緊鄰的空軍子弟小學13寮分校的主任、恩師郭漢廣先生,可惜的是此兩把椅子燬於1958年眷村「忠」字號眷舍的回祿之災,相片中的是剩下「唯一」一把在我家。請注意這把「搖椅」設計真理想、立躺角度舒適自如,帆布透氣壞了可更新,迄今市面未見此型設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