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

讀 張忠謀自傳 後感。

 

當今媒體,企業…響噹噹的主角,他的自傳當然火熱,書皮已見滄桑。

閱後感:成功者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許多外在的絲絲相扣的因素。單看扉頁內的幾禎珍貴的黑白相片,搭配當時的年代,即可辨明他的非比尋常。

 

l   作者尊翁 張蔚觀先生(1906~1992) 就是受西洋式大學教育,抱著中國要民主、進步、現代化的希望努力著。

最令世界和其他國家人民(含作者在內),嚮往的,倒不是美國的武力和經濟,而是他所實行的民主、自由制度,以及普遍存在於美國社會中的「只要努力,你就能出頭」的理想。並舉美國第33任總統選舉,杜魯門勝了杜威為例。P.43 44

l   「保存你的古老的土地,保存你的傳奇性寧華!」她無聲地吶喊,

「給我:你的疲勞、貧窮、畏懼的人民,他們要呼吸自由的氣息。把那些失去家園、久經風暴的送過來吧,我舉起我的燈光,靜候在這黃金門旁!」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t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作者︰Emma Lazarus 寫於1883

鏗鏘有力大氣魄胸襟 的紐約港自由女神像基石下詩句,亦在書中佔一篇章。

l   「技術轉捩點」層出不窮。每一個「技術轉捩點」出現時,大公司不見得比小公司強,小公司與大公司幾乎有均等的機會。幾十年來,小公司勝過大公司的例子已不計其數。近十餘年來最著名的例子是微軟贏過IBM。但就我所知,德儀建立了最先的典範。P.97

l   台灣的機會 1.技術人才充沛。2.資本投資的意願。3.投資半導體係技術密集而沒勞力密集的產業。在勞工缺乏、台幣升值、工資飛漲環境之下,是一個優勢。4.政府政策鼓勵。5.低汙染 6.國際市場開放:半導體可說是國際貿易最為暢通的商品之一。P.173

l   大師眼下的發展台灣科技業

1.    基礎建設:土地、水、電、電訊、便利的交通、員工子女學校數最基本、最低限度的要求。新主科學園區是台灣科技業的大功臣。

2.    放鬆公司上市規定,要求財務透明化。允許公司授與員工股票選擇權。台灣、上市嚴格,投資人及時獲得上市公司正確資訊不易。內線交易圖利少數知情人士而罔顧投資大眾權益的事件時有所聞。有關公司上市,及上市後的監督法令之建立及執行,督值得檢討。員工股票選購權之禁制,導致許多科技公司就直接發放股票紅利一激勵員工,引出缺點:員工與股東權益連結在一起。股票紅利一次發放,鼓勵了跳槽。

3.    尖端研發有別於基礎研究,前者指世界水準的尖端研發,有商業的目標,有別於基礎研究。

以他前言中的敘述或能知其端倪:「技術生產工業」值得珍惜,也值得繼續努力。……它的競爭障礙不夠高。未來十幾年,不少國家或地區(包括大陸)也會走同樣的路,對我們產生競爭壓力。要具備充分能力迎接,甚至擺脫這種競爭壓力,必須正視發展競爭障礙高的科技產業。

4.    教育改革:要進一步,成就一個高障礙的產業,必須有許多富創意,能繼需推進科技前線人才的教育體制,現在還不能。史丹福、柏克萊兩所大學的最終與麻省理工並列的例子應可借鏡。

5.    台灣科技產業的內銷市場不夠大,需藉助於國(境)外。

6.    生活品質:我實際的經歷可見證作者之敘述。80年代的新竹科學園區,一片欣欣向榮景觀,新建的標準廠房等著合格的公司進駐,嫌標準不符使用也可組地自建;員工宿舍真如所敘“豪華”等級,也有大小符合需要的選擇;區內治安良好,進出車輛均需打開行李箱接受檢查(當時定義區內是保稅區);園區新成立一所雙語的實驗中學,給外商或歸國學人子弟方便就學。銀行、郵局、海關辦事處、醫療站、小型超市、員工/宴客餐廳俱全。當時,真可謂〝豪華“。現在,硬體設施依舊,區內廠商隨時間更迭,性質、規模都改變了,霎時的變化,東西側門,上班必堵車嚴重,汙染、噪音、停車一位難求,加上文化方面的生活品質,因媒體的發展無時不揭露社會治安案件、被質疑的公義、不廉潔政府形象,真已經構成嚴重侵蝕整體競爭力的毒素。為何美國仍是吸引世界人才的磁石?主因於該國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相對“質優”。多年美商的工作經驗,深感它們比較“公義”“廉潔”。作者「只要努力,你就能出頭」的氣氛仍在。

7.    心靈改造:民族文化的許多優點成就了今日的科技產業,如重視教育、勤勞、敬業。近年來這些優點似乎正削弱。相反的許多敗壞風氣卻已形成:貪婪、短視、投機、走捷徑等。這絕不是持續發展高科技應具備的環境。我們需要大量有使命感,有創新能力的精英在台灣安居樂業。政府應正視病根所在,努力、盡快提共一個能吸引,留住這種人才的環境。

改革儘管是最難的一步,卻是台灣能否在21是繼承位先進國家的必要之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