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東基向前行 看守神的產業 讀後感

 


知道這一本書,純粹是因為看了前一本‘遇見未來的自己’的敘述。


認識黃清泰先生已經很久,但是從這一本傳記裡面、看到了許多珍貴的描述,故事裡有許多檯面上的主角,像譚院長(Dr.Dennis)、蘇輔道院長(Dr.Stafford)、德樂詩護理長(Miss Dirks)、耿教士護理長(耿喜音)(Miss Gunzel),但是除了黃先生以外沒有一位可以用中文敘述的如此清楚。書中點綴了一些他個人成長的珍貴經歷。彌足珍貴的個人奮鬥、看守神產業的紀錄。

時間追朔到1959年的二月作者在新港初中任教(新港就是現在的台東縣成功鎮的另一個名字),當時就認識了基督教協同會美籍的宣教室葉德華(Ed. Torjesen)牧師,葉牧師早年在中國大陸傳教,大陸淪陷以後,被迫離開中國輾轉來台,在東部原住民部落傳教,精通北京語及阿美族語。

有感於沿海地區的原住民,生活困苦,許多孩童罹患小兒麻痺、腹中孳生蛔蟲、有的長滿頭瘡、面黃肌瘦、營養不良、弱不禁風。至於大人,被毒蛇咬傷,發生車禍、重傷骨折、嗜酒如命而酒精中毒,或者中風,罹患肺癆及砂眼等症狀。又因為小病延誤就醫,致成大病而終身殘障,家庭經濟因此陷入困境者不勝枚舉。葉牧師體恤民間疾苦,曾經去函求助北美的協同會總會。1963年、譚維義醫師在美國看到了寄自台灣醫療求助的信息,回應了上帝的呼召,決志以宣教士的身分來台東行醫傳道。

1964年譚維義醫師、德樂詩和華德安等教師,在成功鎮開設成功診所,史安篤牧師也加入了陣容,並且在成功鎭沿海地區,深入部落等窮鄉僻壤義診、巡迴醫療傳揚福音。

1965年返國述職、傳遞異象。1966年自美國回台,立即著手計劃興建醫院。看中了一片玉蜀黍的田地,地主是筆者孩提時代的玩伴,已過世的洪東寬老師,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每坪新台幣$55成交。但是建院工程費的造價,超出預算很多。經過譚醫師率領同工的迫切禱告,不久、突然接到譚醫師的朋友、維克 華勒斯先生、經由差會匯來10萬元美金的捐款。工程有筆者的胞兄黃清水先生承建,當時要請他蓋房子、大部分要排隊一年以上,其信譽可想而知。


譚醫師篤信基督,是一位頗具愛心的天才醫師。他手術因為固定骨骼用的不鏽鋼螺絲釘等,都來我服務的公東高工找我訂製,醫療器材壞掉,他捨不得購買新的,總是拆除不堪用的器材零件裝上,再想盡辦法使他重新運轉。若沒有適合的零件時候,才到學校機械工廠訂製,凡經過他雙手修理的器材,都會恢復運轉。為提升復健的效果他會繪製設計圖,我來配合。

筆者於公東高工機工科師生所研發的「三節六個動作」電動病床;東基、馬偕、耕莘、北醫、聖功、聖母等大醫院解採用(新式樣專利第2399號)

他總是絞盡腦汁全心全力去醫治病患,例如:他常以毒攻毒地用蜜蜂蜂毒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被毒蛇咬傷他就發動摩托車,用火星塞接電電療傷口、使蛇毒凝固。據說這個土方法效果奇佳。

我見過實景、為敘述背書。

書中的病人林毫勳的例子,耗費好多醫護人力、資源,我曾經手他的醫療帳務。

1987年台東馬偕醫院落成啟用,東基面臨無可奈何的威脅。1994年譚院長功成身退,由蘇輔道醫師接下東基第二任院長職務。1994年筆者開始擔任東基的董事。

(董事會後照。後排右二即是作者)

1994年新的醫療法、以及醫療分級轉診制度,給東基帶來很大的挑戰。

1995年,筆者創立台東縣新生社區發展協會,擔任首任理事長,並敦請東基院牧李明福傳道為協會的總幹事,潘忠明先生為會計。為掌握社區高齡病患的客源,營造東基成為社區健康的守護者,承先啟後醫療傳道之路。

申請一批經費,在台東縣宣導「防老五寶時間銀行」的新觀念。推動老人送餐服務。東基廚房製作營養午餐,輾轉再由社區愛心媽媽、頂著大太陽、風雨無阻地分送到獨居老人手中。

當東基正處於醫院存廢、或轉型進退失據之際,我基於董事的職責所繫心急如焚。拿當時台東縣人口總數來計算,公私立醫院病床數還未達飽和,還有增設200床以上的空間。東基只有48床,其規模是不合乎經濟效益的。一個老外是很難了解台灣官場文化與複雜的思考模式的,蘇院長雖然不表贊同我的做法,但也沒有反對,這就是他溫文儒雅,不卑不亢的個性。到衛生署出席審查會、遇到周聯華牧師,審查結果令人雀躍,請讀者自己去看這一段精彩。

榮獲傻瓜獎:第一屆中華民國老吾老健康社區互助獎。好友潘忠明曾經開玩笑說:「黃校長擔任東基董事長是「自作自受」,因為是他把馬偕醫院引進台東,害得東基落到這個地步!」

頒獎典禮、李遠哲博士簡單明瞭,直話直說,他說:「黃先生擔任過董事長、總經理、理事長、校長,他有很多的頭銜,但是最適合他的頭銜是志工,若他不是傻瓜,不會去送老人飯包⋯⋯⋯⋯。」

東基轉權之議:路加傳道會CCMM?花蓮門諾醫院?過程相當艱難。

後記:

1、筆者、黃校長1936年生,長我十餘歲。當年,因為他承包醫院的工程,我稱他為黃老闆。

2、我1974到1979年在東基服務,有幸與書中、帶著使命感服務的傳教士共事五年。知道他們經營艱難的一部分。當時當地有規模的醫院僅有省立醫院、軍方醫院、以及台東基督教醫院,而東基是在地最好的醫院,因為有能力處理棘手疑難雜症。

3、人才難求,譚院長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不是美國很近、台東很遠?」。

4、醫院裡、傳教士的生活資源,多來自於個人在國內(美國)教會的奉獻,因此他們平常處理許多與國內教會的代禱信件。五年一次的休假,也多半到對自己有奉獻的教會做見證。因此書中所說,蘇院長短缺回國的機票款,有一定的可信度。他們完全不支用醫院的經費,因此我的財務報表不準

5、傳教士來台灣參與工作之前,必須學習當地語言。大部分都市學國語,德樂詩護理長主修阿美語、華德安教士主修台語,還曾經被台東女中聘請到學校教英文,支援師資不足。縱然如此、醫師遇到看診時、仍然會遇到難明白的字彙,當然、必須及時尋求援助。難忘的一日,被叫去診間,病人說:「最近火氣大」,醫師看著我???。到現在我還不知道如何翻譯?

6、2020年譚院長回來探望,醫院裡的老同工(護士)分享當年的趣事。

  • 那一年急診室送來一位車禍的病人,失血很多,我因為看到血當場暈倒在急診床邊,譚醫師用腳把我挪開,然後說:「不要緊,等一下她就會醒過來。」

  • 在開刀病床邊,譚醫師吩咐需要一個器械,我二次都拿錯了,氣得他將器械摔在地上。

  當年在台東醫療資源匱乏,由此可見一斑。



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遇見未來的自己 讀後感

 




王朝賢有48年的牧師生涯。都是在魯凱族的村子。在霧台長老教會連任13次。他自己說他的恩典是「修理」。
助人很好,但是你因助人而快樂更好。

黃清泰、最新的話題是他在201580歲生日前一天為自己辦了一個「生前告別式」。告別式很有意思,舉辦之前,家人討論我是應該躺著被抬進去,還是要坐著被抬進去?朋友傷腦筋:該包紅包還是白包啊?

一位孫子突然一句:「那告別式之後,大體不就退冰了喔?」

這事源自於曾經參加一場景妺的追思禮拜。主事的神父只有簡單地說:「景妹和他的家族現在在你們的面前,如果他有對不起你們的,你們現在就原諒他;而你們有對不起他的嗎?如果有,你們等一下到他面前,也在他家人的面前道歉。,我們要彼此饒恕,讓景妹沒有牽掛的去天國。

「所以快80歲的時候,我決定要辦自己的生前告別式,因為我想要說再見、道歉、道謝。」

 

他出了兩本自傳:第一本、行在崎嶇路上~興建馬偕醫院台東分院軼事。第二本東基向前行~看守神的產業。

怎樣尋求上帝的旨意呢?人家常說,要「等候」神的帶領,要「尋求」神的心意。我相信「等候」是一種信仰的態度,但是個性的關係,我沒有辦法「等」,我用的是理性分析,只要我認為該做的事情,我就去做。

基督徒會遇到的困難比一般的人要多,怎樣克服?是我的責任。那你說上帝有沒有跟我同在?如果今天你叫我重新來過,我不可能去搞一個台東馬偕醫院,然後又再弄一個台東基督教醫院擴建。那麼、當年是怎麼辦到的?我不知道,我覺得是上帝,不是我,沒有上帝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影響最深的一句聖經,是彌迦書六章八節:

世人哪,耶和華已經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我認為,信仰是需要實踐出來的,而要等到去實踐了,才能查驗你的信仰。

 

我們這個木工廠現在差不多養了20個員工,你知道嗎?那就表示有二十個多良部落家庭,生活可以安定,不用離開他們的部落。

 

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榮美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比凋謝,唯有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     彼得前書一章2425

 

往服喪之家,比往宴樂之家還好,因為死是人人的結局。活人要把這事放在心上。  傳道書七章二節

 

劉毅文、民國3610日出生,廣東省梅縣人。創辦「合記集團」,專營油漆相關產品,並代理前英國ICI的多項產品。育有五男三女孫子共有21位。

 

四子劉偉茂、五子劉群茂,都是牧師。

100歲的時候,政府要給他百歲紅包,他說不用,而且捐了1,000,000給退輔會,照顧清寒榮民子女。偶爾還會寄錢給她的女兒。

2014614,劉先生的兒孫在教會盛大舉辦「劉毅文弟兄百歲生日感恩禮拜」當天兒孫相聚一堂,加上貴賓雲集,在丁家藴牧師的策劃下,極度風光地慶祝完百歲生日。

一個男人會買菜、做饅頭、燒菜,不是什麼新奇的事情,但是劉老透過為兒子們做飯所顯出的責任感和愛心,卻留給人難忘的印象。

1997年為茂牧師遭遇失婚之打擊,當時劉老83歳,他斷然決定飛到美國去為老四和孫子作飯,陪伴老四將近九年,到了92歲的時候因為脊椎出了嚴重的問題,才回台灣。這一段感人的親情故事,在百歲禮拜發刊的紀念冊上,緯茂牧師寫得相當動人。

劉老照顧妻子10年,親手把她照顧到走。

無論幾歲,年齡不會限制我們對親人的愛,和為了愛他們所能做的付出。

 

1、終身保持夢想力:

沒有一刻你的氣息是屬於你自己的,因為這氣息如何來?以及你的氣息何時停止?你並無法掌握。所以你必然有你活著的任務,趁早找到這份任務,使之成為你終生志趣和工作,然後快快上路吧,一旦你找到,就是活到90歲,人生還不夠你用了。

2、持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當人在做自己擅長又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很容易獲得自我的滿足。沒有人不知道這對健康的幫助很大,只是不要等到60歲以後才開始,是現在就要開始。

3、真誠卻不依賴的人際關係:

舊的關係不能強求,但是意外降臨的新關係,可能充滿了上天給予的恩典,不管幾歲持續交朋友吧。

4、找到自己的手作本事:

自己手工做的東西,不論是為了創作,還是實用,有四常有的的優點:

a 帶來健康。b 創造分享。 c 情感留念。d 贏得敬愛

5、把絕處逢生的經驗當作生命鑽石:

今年92歲的坂本健一,年輕時在半工半讀,年輕時在半工半讀在明治製果擔任運送奶油的工作。有一天他把奶油放進去冰庫的時候,不小心把門關上了,那道門是雙城層的,怎樣喊叫也沒用。他知道溫度是零下10度,性命有危險。但是卻聽見有個聲音説:「你是一個天才,一定會獲救的,先慢慢吃點乳酪吧!」吃完乳酪,他想出了法子,就是讓冰庫的電線短路,這樣子公司就會整個停電,後來他被管電器的大叔救出來,但是也被大叔揍了一頓。健一說:那是挨揍的拳頭叫我欣喜不已!

6、承認孤單積極化解不安:

健康又很會安排自己生活的人,孤單問題只是內心的狀態,正面的肯定單身生活就好。

7、活在愛的關係中:

健康而圓滿的情感關係,不是你有沒有婚姻,而是上帝給你的那份情感有沒有找到了可以獻身的目標。對於結婚有家庭的人,中年後更多經營夫妻關係,應該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情書老人版本健一說得很正確:「親子關係不能跟夫妻關係相比,跟你走到人生最終的是夫妻關係。」

8、情感表達有倍數成長:

如果你想受人歡迎,常常對人表達你的心意和情感、就能辦到。如果你想討人厭,當個悶葫蘆就行了。表達工具有多種:話語、文字、禮物、服務。

想說什麼就直接說出來的人,要讚美、肯定、感謝別人完全沒有問題。只是不要忘記,有作就能贏得對方的喜歡,做得好不好是進階的問題。

9、找到自己的終極造型:

年輕時,好像永遠在找自己的行型,但是又一直是三心兩意,最根本就沒有一個型,只是花掉很多的錢而已。70歲以後你應該懶得再多想什麼,所以開始留意網路上的一些熟齡造型圖片吧,保存起來,慢慢看自己應該怎樣聰明的購買。

10、所有生活來自於廚房:

在一個家庭裡面,如果做飯都是同一個人,那個人肯定會很想外出上館子,因為對家庭料理有幸福感的,是坐著等飯吃的人。建議在幾個家人同住的情況下,輪流燒飯或是分工做飯,是最好的,不然就要偶爾放廚娘假,大家去外面吃。

不論是為了增加生活情趣,或者愛護健康之故,做飯給自己吃是遲早要走的路。從中年以後,增加在家吃飯、帶便當、減少外食,是基本的生活型態改變。進一步怎樣營造餐桌帶給自己的安定感、幸福感,那就需要自己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