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

讀林良 雨天的心晴 速記


珍惜所擁有的美。我們大多數人都喜歡追求美,卻老以為美在周圍以外的遙遠之處。其實只要抽出時間對周圍「多看它一眼,就會有驚奇的發現,不要被「忙」的籍口剝奪了這種快樂。

我的黑布傘有一角掉了線⋯⋯⋯。臨出門才發現,想拿回屋裡去縫一縫,卻已經沒有時間⋯⋯。出大門不遠,碰到鄰居,我跟他打招呼,他看了看我的傘說:「你的傘壞了!」再走不遠,遇到正要去上班的朋友。我跟他打了招呼。他看看我的傘説:「今天風很大嗎?」我説:「今天不颳風啊。」他說:「你的傘怎麼弄成這樣?」我走到辨公大樓門前,一位同事從背後趕上來,輕聲對我說:「你的傘該拿去修理修理了。」
真奇怪,傘是傘,我是我,壞了的是傘,並不是我,為什麼大家的表情好像我做錯了什麼事情似的?想來想去,只想到一個答案。那就是:拿破傘出門,就像用破碗吃飯,你喜歡,但是別人看不慣。

一個沒有竸爭的社會,必然暮氣沉沉,生活在其中像空中浮雲,不必有方向,不必有目標,只管隨風來去,多麼逍遙這樣的生活等於生命的浪費。相反的,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人間的冷酷無情,一方面覺得肩膀上的負荷越來越重,另外一方面又懷疑自己隨時可能遭受淘汰的不安和恐懼。日子好像也並不好過。但是也不能因此斷定競爭是一種罪惡。其實競爭也會帶來美果——社會進步、欣欣向榮。
競爭要有對象,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目標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落後的自己」,不是「傷害他人」而是「自己不斷成長的成長。」

當眾說話是每一個邁向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我一直相信,多看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

天下父母無論貧富,無論讀書多或少,對子女的主要叮嚀都是「要好好做人」。天下父母對子女也有具體的期待就是「做一個有用的人」,指的是能承擔社會分工,能跟人合作。這樣,兼顧到别人的幸福、群體的幸福,是一種好教育。
反之父母對子女的痛苦叮嚀是「怎樣才能不吃虧」:對子女的具體期待是「怎樣才能勝過你的同伴」,永遠作一個勝過他人的「人」。教育所追求的理想不再是「善」,而是「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