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我學習資料庫的歷程。



1998年有一個機會客居紐西蘭,與一群有移民夢想的人共同努力創造未來。第一個面臨的挑戰是「考駕車證照」,短期可以用「國際駕照」擋一下,但是終究還是需要「正式駕照」以便利生活。市面上有一本圖文並茂的「交通規則手冊」,當然它是英文版。
因此,華人(在國外,中國、星、馬、泰、印尼、台灣,統稱。)自然的形成「心得交換」的聚落。一日,有一位新加入的醫生,分享一個用MS Access 自己製作的速簡閲讀檔案,縱然我已經「通過」考試,仍然拷備一份「研究」。頗有心得,也試用在「紐西蘭」的工作上,結果獲得工作經驗中「最精彩的」服務證明書。


短暫停留在紐西蘭後回到台灣,任職在美商某跨國公司, 負責財務管理,眼見人事部門用試算表製作薪資表,費勁心思又偶有差錯,讓我做審查的常聽「蚊在耳邊響」,技癢、用Access 設計一套供給使用,為此,還遭到匿名信告到美國總公司。

但是,查核之後,反而請我到新加坡訪問,試試能否解決「境外財務月報」轉換成美金顯示的報表,而且將南韓分公司一併考量在內。遊戲版圖再加大了,同時經好友介紹,認識了可以依附在資料庫的「報表速製」軟體ExcelSpeedGen,結果「成功達陣」。
至今心中喜孜孜,特別為文誌之。

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

讀林良 雨天的心晴 速記


珍惜所擁有的美。我們大多數人都喜歡追求美,卻老以為美在周圍以外的遙遠之處。其實只要抽出時間對周圍「多看它一眼,就會有驚奇的發現,不要被「忙」的籍口剝奪了這種快樂。

我的黑布傘有一角掉了線⋯⋯⋯。臨出門才發現,想拿回屋裡去縫一縫,卻已經沒有時間⋯⋯。出大門不遠,碰到鄰居,我跟他打招呼,他看了看我的傘說:「你的傘壞了!」再走不遠,遇到正要去上班的朋友。我跟他打了招呼。他看看我的傘説:「今天風很大嗎?」我説:「今天不颳風啊。」他說:「你的傘怎麼弄成這樣?」我走到辨公大樓門前,一位同事從背後趕上來,輕聲對我說:「你的傘該拿去修理修理了。」
真奇怪,傘是傘,我是我,壞了的是傘,並不是我,為什麼大家的表情好像我做錯了什麼事情似的?想來想去,只想到一個答案。那就是:拿破傘出門,就像用破碗吃飯,你喜歡,但是別人看不慣。

一個沒有竸爭的社會,必然暮氣沉沉,生活在其中像空中浮雲,不必有方向,不必有目標,只管隨風來去,多麼逍遙這樣的生活等於生命的浪費。相反的,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人間的冷酷無情,一方面覺得肩膀上的負荷越來越重,另外一方面又懷疑自己隨時可能遭受淘汰的不安和恐懼。日子好像也並不好過。但是也不能因此斷定競爭是一種罪惡。其實競爭也會帶來美果——社會進步、欣欣向榮。
競爭要有對象,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目標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落後的自己」,不是「傷害他人」而是「自己不斷成長的成長。」

當眾說話是每一個邁向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我一直相信,多看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

天下父母無論貧富,無論讀書多或少,對子女的主要叮嚀都是「要好好做人」。天下父母對子女也有具體的期待就是「做一個有用的人」,指的是能承擔社會分工,能跟人合作。這樣,兼顧到别人的幸福、群體的幸福,是一種好教育。
反之父母對子女的痛苦叮嚀是「怎樣才能不吃虧」:對子女的具體期待是「怎樣才能勝過你的同伴」,永遠作一個勝過他人的「人」。教育所追求的理想不再是「善」,而是「驕」。


2019年11月4日 星期一

我的學習英語軌跡。


偶然的機會,參與女兒的學校指定課外讀物課程。家裡只訂一份,她用原彩色版,以便跟同學一致,我、因為尚不知能持續多久,就用自己影印的版本。

註:相片是庫存中「較早」的出版品,當時,基礎級與進修級合訂出版。




怎知,發現其中的好處來了。

  1. 內容不重複,主題固定,資料按月推出新內容。
  2. 好多非常實用的文章。例如醫藥知識曾經刊登一篇「在美國、如何選擇無須處方簽的止痛藥片」。當時,恰好赴美出差,就用上了。可惜未留意,回國時將那一本文摘留在辦公室未攜回。
  3. 女兒不必參加英語補習班,每天只要花半小時,在家輕鬆聽課程廣播半小時即可。(曾經聽主持節目的老師透露:依訂閱雜誌數估計,每日聽眾超過200萬。)省時、省錢又有效率。



每日收聽隨手記下筆記。

後來讀出興趣來了,自小女初中一年級起,截至她高中畢業後,仍然持續好多年。
成果是:她免英語成績到英國深造去;我使用平凡、可以溝通的英語,折衝在外商投資的公司中好多年。